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江南app软件库 > 餐台椅

给乡村道路街巷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025-04-27 23:55:52
  • 产品概述

  辽宁浑南、江苏溧阳、江西婺源等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在起名、用名、扬名上下功夫

  清晨,细雨。高耸的马头墙,幽深的石板巷,氤氲的樟木香。江西上饶婺源县理坑村,江南水乡如画。

  亲仁里巷、箬皮街、迎禧路······擎着伞,循着路牌,游客穿过一条条街巷,寻找最美打卡点。

  “老王家门口那条路”“豆腐坊那条街”,前些年,这些街巷没有名字,在村民口中,它们被这样指称。

  乡村旅游、快递进村······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动,村庄仅有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村内街巷等越来越迫切。

  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旨在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

  乡村地名怎么起、如何用?记者走进辽宁沈阳浑南区、江苏常州溧阳市、江西上饶婺源县采访。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步入理坑村,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红底白字、清新雅致,一块块古色古香的路牌,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故里。这里自古崇儒重教、人才辈出,“我们村历史上出过多名进士。”理坑村村两委成员余志谦难掩自豪。

  文脉厚重、风景如画,理坑村所在的沱川乡,成为全国有名的写生基地。每年,全国700多家美术院校(画室)的5万多名师生,赶赴这座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山乡,描摹自然与人文美景。

  余志谦指向高高的马头墙说,徽派建筑房子的主要部分以木质结构为主,为避风防火,当地人建起5米多高的防火墙,因状若马头而得名。两墙夹峙处,是不足2米宽的弯弯曲曲的石板巷。若非本村人,第一次进入建筑群,如同走进迷宫,没有路牌指引,很容易迷路。

  “如果没有路名,描述宅基地或房产位置时,只能写大致方位。随着村子格局变化,写法不够精准,就会造成纠纷。”余志谦拿自家老宅打比方,“有了路名,我家位置就很明确——在亲仁里巷和箬皮街的交叉处。”

  “理坑有百余栋明清时期建筑,几乎每一栋宅邸、每一条街巷,都有教人向善的家风故事。”余志谦和记者说,“亲仁里巷”是此次“乡村著名行动”中新起的名字。为啥叫这名?打他记事起,这条巷的邻里关系就和睦融洽,如亲人般亲切,“如果能通过地名讲好故事,不仅有助于邻里和谐,还能吸引游客。”

  “乡村地名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助力推动乡村发展、促进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婺源县民政局工会主席王勇星说。

  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江西省民政厅2023年底明确科学编制乡村地名方案、加强地名标志设置与维护等具体任务。在婺源县组织的培训班上,有村干部质疑:“我们村规模不大,外来游客不多。何况,祖祖辈辈生活惯了,没有地名不见得有啥影响。”

  “在传统的乡村生活中,村民们彼此熟悉,外界交往不多,描述位置时,可以用‘老王家门口那条路’等模糊表述。”王勇星答疑,“但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精细化,地名不可或缺。”

  根据工作安排,婺源县对乡村道路街巷、山水林田湖等自然地理实体和具备极其重大地理方位意义的公共服务、农业产业设施等开展排查,全面梳理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命名不规范等问题。“村两委成员组成工作小组,在村里摸排调查,梳理出18条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的道路街巷。”余志谦说。

  2023年12月起,婺源县以12个乡镇的30个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为试点,融合“赋名”工作和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工作,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8条。

  前不久,全国乡村地名建设培训班在婺源举行。记者见到了沈阳市浑南区民政局副局长安金玲。翻开她的发言材料,抗联路、杏花路、青年沟巷等充满地域特色的路名映入眼帘。

  这些地名是如何命名的?记者随她搭乘返程航班,探访辽河平原上的浑南区王滨街道魏家沟村。

  “起名首先要尊重民情民意、历史背景和文化。”安金玲说,我们委托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村庄测绘地图,明确需要命名的道路街巷位置及数量。

  展开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魏家沟村妇女主任魏东艳直言:“还得从挖掘老地名做起。”她和村两委其他成员一起,翻阅村志,走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恢复了青年沟巷等老地名。

  “村里老人告诉我们,上世纪中叶,一大批年轻人在沟里驻扎、建设乡村,青年沟因此得名。”魏东艳说,“对从前没名字的,大家就集思广益。”

  在魏家沟村东北角,有一条泉眼沟巷。巷子口,汩汩清泉印证地名由来。“现在,村民偶尔还会打桶泉水尝尝鲜。这一地名源自生活,朗朗上口,接受度高。”魏东艳说。

  沿一条曲折小路,登上魏家沟村西南角的大砬子山,路旁石头上,弹痕炮坑触目惊心,还有战斗过程中开凿的插旗眼。

  “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曾与日本关东军在此开展小规模战斗。为了缅怀先烈,有人提议,把这条山间小路叫作抗联路,大伙儿一致通过。”摩挲着弹痕密布的石块,魏东艳感慨,“地名背后有画面、有故事、有历史,抗联路就是我们传承红色文化的‘活教材’。”

  村庄道路街巷命名方案确定后,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认可并公示7天,随后提交街道审核。街道确定无误,报请浑南区民政局审批。民政局则邀请沈阳市区划地名咨询论证委员会专家成员参加论证。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永超是成员之一,“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确保专名和通名符合规范。王永超解释,以抗联路为例,“抗联”是专名,“路”为通名。专名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地文化;通名要有具体判断标准,“一般来说,东西为路、南北为街,宽不到5米、长不到80米的通道为巷,得实地踏勘。”

  二是村庄道路街巷的名称,不得与浑南区其他村庄的路名重名。王永超介绍,目前,乡村道路街巷的命名程序,各地都在试点,尚无统一规范,但基本参照城市道路的命名管理办法。“城市道路命名有专门的地名采词库,可快速核查重名、重音等问题,乡村地区还没有,只能靠人工筛查。”为此,他建议各地尽快建立乡村地名采词库。

  不重名规则,要求村庄命名道路街巷时,得深挖当地文化,塑造独特风格。浑南区祝家街道佟家峪村盛产杏子,初春时节,漫山遍野都是淡粉或白色的杏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因此,佟家峪村在命名时,注重融入“杏”元素,比如杏花路、杏运街等。

  “眼下,不少村庄常用富裕路、财富路等命名,表达了村民们的朴素愿望,但未免单调、缺少特色。”王永超说。

  命名方案经沈阳市区划地名咨询论证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由浑南区民政局上报沈阳市政府备案,同时由浑南区民政局面向社会公示,命名程序就完成了。截至目前,浑南区已对区内148个村的道路街巷命名情况全面摸底,共命名157条。

  “乡村著名行动”不只是命名,针对“大、洋、怪”等命名不规范现象,还要求更名。

  在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曾有一条“樱花大道”。春天时,道路两侧樱花绚烂,暗香浮动。婺源县民政局调研时,发现这是一条仅3米多宽的村内道路,命名“大道”与实际不符,最终更名为“樱花路”。

  围绕乡村道路街巷命名中的重名、重音问题,溧阳市从2024年底开始搭建数字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地名申报、地名备案等功能,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有关问题进行核查,已于今年3月底上线

  轻点鼠标,登录溧阳市数字地名信息服务平台,乡村地名、地名标志、地名文化遗产等模块随即展现。溧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雷婧说:“乡村地名不是命名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关键在应用。”

  “这会对群众使用地图带来不便。一方面我们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对接,力争应采尽采。另一方面,溧阳自行开发了‘有时溧阳’小程序,把乡村各类地名集纳上图,住宿、景点、赏花、露营等8类地名信息一触即达。目前小程序年使用人次超过60万。”雷婧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强与文旅、商务等部门对接,进一步拓展乡村地名应用场景。”

  37岁的邵建文是桂林村最“新潮”的掌柜,经营着一家西餐厅和一家咖啡店。这位旅行达人曾游历法国、意大利等国,后来因为爱情和这方好山水,留在了村里。“有了路名之后,我可以在地图上轻松标注店铺位置,店铺也可当作兴趣点登上地图,我还能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推介,这对网红打卡式餐厅来说很重要。”邵建文笑道。

  “家人们,看看这款天目湖白茶,芽叶细嫩,冲泡后茶汤嫩黄明亮,千万别错过。”在桂林村一家茶艺体验店,店主隗玮正在直播。不一会儿,就有十几名顾客下单。

  编纂图书只是其一。雷婧和记者说,溧阳还通过组织红色地名宣讲活动、举办“地名是回家的路”征文比赛等方式,保护好优秀的乡村老地名,扩大地名知名度,“去年,我们印发了《图说溧阳——溧阳市公共服务地图册》,全方面展现溧阳的区域位置和地名文化。截至目前已发放5000余册,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

Copyright © 江南app软件库app会员_卡密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44526号-1 主要从事于义乌家具厂,沙发床定制,办公家具厂, 欢迎来电咨询!